眼下这事儿,看着怪怪的,竟然就发生在咱们跟邻居哈萨克斯坦之间。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顶尖的石油大国,拥有大约300亿桶可开发的石油资源,和中国有着一条绵长的边界。
这邻家油田啊,差不多有八成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欧洲,跟咱们中国比起来,卖给咱们的那就少得可怜了。
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算盘?难不成咱们的邻居真是“肘子往外拐”不留情面?
为何优先选欧洲?
想弄明白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去哪儿了,不妨咱们往回拨拨时光,回到上世纪90年代。
苏联一散伙,哈萨克斯坦就突然独立了,可紧接着经济就掉进了泥潭。虽然它抱着一个超级大的“石油金饭碗”,可钱和技术都捉襟肘见,开采成了大难题。
这会儿,西方那些石油大佬们嗅到了商机。壳牌、雪佛龙、道达尔啥的,带着大把银子和当时最顶尖的技术,纷纷跑到哈萨克斯坦,抢着开发田吉兹和卡沙甘这两个国家最大的油田。
这些西方企业可没打着慈善的旗号,他们的目标清清楚楚,就是挣钱。
最快赚钱的方法,就是把石油投放到他们最熟悉、价格最高的欧洲市场。
就这样,一条关系到哈萨克斯坦未来几十年石油命脉的“黄金管道”诞生了——那就是里海管道联盟(CPC)。
这条管道是在2001年正式开启运营的,全长超过1500公里,从哈萨克斯坦西部的田吉兹油田出发,一路穿越俄罗斯,直接通往黑海的港口新罗西斯克,再借助油轮送到欧洲。
它每年的输油量能达到6700万吨,差不多占了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的大头。
这条管道一建成,就像个庞大的指南针,一下子把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出口方向牢牢定在了西边。
更要紧的是,这条管道的掌控权并不全归哈萨克斯坦。据说,俄罗斯和西方的公司加起来握着80%以上的股份,哈萨克斯坦自己手里得不到二成。
这也就是说,油流向哪儿,基本上是投资方和过境国的利益再说了算。
咱们这条通向哈萨克斯坦的中哈原油管道,直到2005年才动工建第一段。
这条管道虽然意义非凡,但启动得实在太迟了,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还碰到了不少难题。
除了过去的惯性因素,更直接的原因是经济利益。做买卖,谁不图个成本低、利润大呢?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出口,算是一笔明明白白的经济账。
哈萨克斯坦的大油田基本都在西部里海边,地形平坦,离欧洲不远。石油通过CPC管道输送到黑海港口,然后运往欧洲,路程比较顺畅,花费也省不少。
要是往东边输送到中国,那情形就全然不同了。
管道得翻过险峻的天山山脉,还得穿过一望无际的沙漠和荒无人烟的地带,冬天能冷到零下40度,夏天又热得叫人受不了。
这复杂的地形让管道建造和维护的开销蹭蹭往上涨。有研究说,把一桶石油运到中国的费用,差不多是运到欧洲的两倍。
欧洲算是老牌的高端市场了,原油价格一般都比亚洲高段位。有数据显示,卖到欧洲的原油,平均每桶多赚个3到5美元。
运输费用低一点,卖价高一点,这事儿选起来都简单得很。
对哈萨克斯坦这种每年出口数千万吨石油的国家来说,这一进一出,就意味着每年能多赚好几百亿的真金白银。碰到这么大的利润诱惑,谁都不会坐视不管。
要说历史和钱是石油流向的根基,那地缘政治就是随时掌舵,调整航向的那个关键角色。
哈萨克斯坦夹在中俄两大国中间,又不断被美欧牵着走,外交上就是拼命往多个方向拉,保持个平衡状态。
简单说,就是“谁都不得罪,谁都拉拢”,别一股脑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地方。
现任总统托卡耶夫把这套实在又稳当的外交策略继续用下去,关键就是稳住国家的经济和主权。
把八成的石油卖给欧洲,正好展现了这套平衡打法。
这样既能从欧洲赚到大把钱和拿到先进的技术,又能防止经济上太依赖哪一个邻国,保持自己的外交自主权。
2022年俄乌战争一爆发,走钢丝的玩法就被推倒了顶点。
欧盟急着甩开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哈萨克斯坦立马成了替代供应的重要棋子。
德国这些国家陆续加大了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石油的力度。
CPC管道得穿越俄罗斯,这成了哈萨克斯坦的“阿喀琉斯之踵”。冲突时期,这条管道好几回因为各种事儿停运,给哈萨克斯坦带来了不少经济麻烦,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出口通道单一带来的风险。
面对这样的局面,哈萨克斯坦不得不赶紧找条新路子。往东走,搞好和中国的合作,成了眼下最实际、最着急的活儿。
东方破晓
虽然现在输往中国的石油份额不大,可这可不代表中哈能源合作就停了步。
中哈原油管道的运量虽只有CPC管道的大概三分之一,年输油能力差不多2000万吨,可它多年满负荷运转,为咱们西部的能源供给撑起了不可替代的天。
2022年CPC管道遇到麻烦时,中哈管道马上加大输油量,既帮哈方油田减轻了负担,也达成了“双赢”的局面。
合作更加深入,表现在股权和投资两方面。
早在2013年,中国石油砸了50亿美元,买下了全球第五大油田卡沙甘油田8.3%的股份。
这类“你里有我,窝里有你”的紧密结合,比起普通的买卖关系,坚固得多。
迈入2025年,中哈能源合作明显提速。在不少高层会谈中,两国纷纷签下了涵盖油气、新能源、炼化等多领域的合作协议。
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变化是,哈萨克斯坦打算不再单纯卖原油,而是往卖成品油这块儿转型。
到了2025年,中石油和哈萨克斯坦那边敲定了扩大奇姆肯特炼油厂的协议,计划到2030年把年处理能力翻一番,冲刺到1200万吨。
这家炼厂产出的成品油能够直接输送到中国西北,运用起来比运原油要方便不少,也更高效。
哈萨克斯坦已经明确表态,打算到2030年,把对华石油贸易的份额从现在大概15%提到25%。
这其中,既是为了分散风险,也是看中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最稳当的能源市场的长远潜力。
哈萨克斯坦把大部分石油卖给欧洲,不是说不想卖给中国,而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经济状况和地缘政治环境下,做出了最合乎国家利益的理智抉择。
这条路是历经岁月积淀、金钱推动、政治博弈中走出来的。
就像世上没有永远的冤家,能源格局也不会一成不变。
跟着全球局势的变动和中哈合作的不断加深,那根“黄金罗盘”的指针,正一点点稳稳地朝东边转去。
正规股票配资官网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