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腰痛伴下肢麻木无力,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求医犯难?传统脊柱内镜手术又怕反复调整入路、残存积液等并发症风险?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吕宏琳带领团队成功开展青烟威地区首例“单通道软质内镜腰椎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术(简称LUSE技术)”,以1cm小切口、40分钟手术时长、10ml出血量,为重症患者精准解除病痛。该手术不仅填补区域内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空白,更标志着烟台毓璜顶医院脊柱微创治疗水平迈入国内领先阵营。
此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因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长期受腰痛折磨,且伴随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日常行走、弯腰等基础动作均受明显限制,生活质量大幅下降。“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全身机能评估,确认患者病情完全符合LUSE技术适应症。相比传统脊柱内镜手术能最大程度减少组织损伤、规避并发症,术后恢复速度也更快。”吕宏琳介绍,团队针对患者病情展开多轮讨论,最终确定采用这一国内最新的脊柱内镜治疗方案。
当前临床治疗脊柱疾病常用的UBE(双通道内镜技术)等内镜手段,均属于水介质硬质内镜,虽能实现微创治疗,但自身局限较为突出。一是镜体硬度高、无法弯曲,仅能通过直线或固定角度观察术野,遇到腰椎侧隐窝等复杂解剖结构时,需反复调整手术入路,易加重椎旁软组织损伤;二是依赖液体灌注系统,不仅设备连接繁琐、延长术前准备时间,还存在水压过高引发高颅压反应、长时间灌注导致水中毒等风险;三是操作模式受限,需一手持镜、一手操控器械,单手操作既降低效率,也因操作精准度不足而延长手术时间。
吕宏琳术中精准操控软质内镜
而LUSE技术则实现了“内镜材质”与“灌注介质”的双重突破,优势显著。其采用空气介质搭配电子软镜,镜体可多向灵活弯曲,能轻松适配复杂解剖结构,无需反复调整角度,大幅减少神经牵拉损伤的概率;成像层面摒弃传统硬镜的光学成像,改为数字信号直接传输,分辨率更高、色彩还原更真实,且支持广角模式与焦距调节,可扩大观察范围、清晰显示深部组织层次,有效减少术野盲区;设备连接上,将光源、摄像头集成于镜体前端,仅需单线连接主机,避免多设备干扰,提升操作流畅度;最关键的是,该技术支持双手配合操作,摆脱“单手操作”的局限,手术效率与操作安全性同步提升;同时,空气介质无需液体灌注系统,既简化流程、缩短准备时间,又能自由使用单极电凝、射频消融等高能量器械,止血更高效,还从根源规避了液体渗漏、水中毒等风险,尤其适配颈椎(毗邻颅脑区域)及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也无液体残留导致的组织水肿,神经根刺激症状更轻。
手术当天,在吕宏琳主导下,手术团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先通过1cm微小切口建立手术通道,将软质内镜精准送入病灶区域;12倍高清显示屏上,受压迫的神经根与突出的髓核组织清晰可辨,团队借助高速磨钻精准完成椎管减压后,吕宏琳娴熟操控器械,在严密保护神经的前提下,完整摘除突出髓核。全程耗时约40分钟,出血量仅10ml,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患者即刻反馈:“腿不疼了,麻木感也彻底消失了!”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患者短时间内即可下床进行轻度活动,恢复情况超出预期。
烟台毓璜顶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吕宏琳
作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烟台毓璜顶医院骨科的重要亚专科之一的脊柱外科,始终紧盯国际脊柱微创技术前沿,持续引进、创新治疗方案,不断完善诊疗体系。“此次LUSE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是医院脊柱微创数字化手术体系的一次重要升级,更让胶东半岛患者不用奔波外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的微创治疗服务。”吕宏琳表示,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推广该技术,针对颈椎、腰椎等不同部位的脊柱疾病优化个性化治疗方案,不断攀登技术高峰,让这一微创技术惠及更多患者,为守护人民群众的脊柱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正规股票配资官网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