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劳动观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也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从事建筑科技研发,就必须扎根建筑工地,与钢筋、混凝土、机电工程密切接触,才能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建筑科技人员更要深耕建筑一线,不惧风吹日晒、不怕粉尘噪音,技术上要追求卓越、不断创新。
——王丽
6月5日,在广州聚龙湾太古里机电项目的施工现场,王丽身穿反光衣,以她特有的细致与专业,为技术团队成员详细讲解机电安装专业知识。针对项目管线综合排布等关键技术难题,王丽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加快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王丽是中建四局安装公司副总工程师,今年刚刚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在多个项目建设中,她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技术瓶颈,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发展。
检查切割的管道质量。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郗建新/摄
攻克难题,啃下黄河生态保护“硬骨头”
2020年,由中国科学院委派赴美留学的王丽学成归来,选择加入了中建四局安装公司。这位心怀“科技报国”的女工程师,回国后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投入到解决国内水环境突出污染问题中。恰逢其时,她迎来了在安装公司的首个“硬仗”——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这个日处理规模达40万吨的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不仅是国内首例,更承载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国家战略。
项目地处寒旱地区,面临临水地质建造难、温差大、占地高度集约等不利条件,同时还要满足黄河生态保护的高要求,且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抗浮、防臭、防渗以及设备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任务艰巨且极具挑战性。这些难题相互交织,在国内没有先行案例可循。
为了攻克这些关键难题,王丽展现出女性科研工作者特有的执着与细致,她带领团队成员联合有关大学的院士教授、设计院专家等,对寒旱地区全地埋大型污水处理设施,从设计、施工、绿色建造、智慧化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系统研究,反复推敲每一个技术细节,最终成功找到解决方案,形成的12项关键技术也获得了集团和行业的科技进步一等奖,更让污水厂每年的运维费用节省30%。
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问题,王丽提出了针对不同臭气类型的分区收集和差异化布置方法。不同的污水处理环节会产生不同类型和浓度的臭气,传统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往往效果不佳。王丽的方法通过精确地划分臭气产生区域,根据臭气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和处理,提高了臭气处理的效率。同时还研发了基于光催化反应的新型光解除臭设备。光催化反应是一种高效的除臭技术,通过不断优化设备的结构和反应条件,使这种设备能够更快速、更彻底地分解臭气分子。
依靠着这些技术,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建成两年来,不仅让荒废的土地焕发新生,还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摸索出一套环保治水的创新之路。
转型升级,培育具有建筑业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建筑业的现代化转型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所以要加快培育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新质生产力。”王丽说。
在中建四局科创大厦项目,王丽团队面对数字、技术在设计、建造、运维环节的割裂,开发了高精度的LOD400BIM模型数据,并实现了近万台设备的数据接口统一,开发了各模型的数据挂载,开创了从设计、建造、运维的全流程的数据共享、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在10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中,部署了7000多个智能传感器,连接了七大板块,实现了人、事、物三大维度的全部互联互通。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王丽牵头组建了人工智能专班,联合中国科学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联合申报了住建部建筑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建集团万亿级场景实践优势,开发了适用于建筑行业的大模型,解决行业面临的效率、安全、质量的难点问题,以及新场景下的全新建筑施工流程的再造,为实现建筑业的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的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建言献策,让每个技术骨干都成为创新的主角
走进王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个由25名青年技术骨干组成的创新集体,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机电工业化的科技创新工作中。该团队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科技创新带动建筑行业发展,近几年,已获得了7项省部级以上奖项,这些奖项,正是对团队创新成果的最佳肯定。
在这里,既有围绕BIM技术应用的激烈辩论,也有资深工程师手把手指导员工操作仪器的温馨场景。团队积极开展“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活动,围绕运用先进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安全生产等方面建言献策。
陶豫是广州聚龙湾太古里项目经理,他通过“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提出在项目现场打造类工厂化的加工区,将工厂化的支架焊接机器人、喷淋管道数控切割套丝拧管生产线、成品风管生产线等搬到现场使用,大大地提高了现场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降低了安全生产隐患和材料损耗。同时积极使用BIM+AR技术,将施工模型投影到施工现场,大大提高了现场交底效率和安装精确度,以数字化转型助力现场标准化实施。
“创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要让每个人都成为创新的主角。”王丽说。她也正是靠着这种理念,让工作室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郗建新 通讯员张晓彤)
正规股票配资官网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